<< 本文に戻る

通典卷一百八十五/邊防一 東夷上 倭/校勘記

 

 

校勘記068

倭奴國奉貢朝賀 --- 「奴」原脫、據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、王□本補。按:後漢書東夷傳二八二一頁有「奴」字。

校勘記069

倭國王帥升獻生口百六十人 --- 後漢書東夷傳二八二一頁同。王□本同、唯「帥」作「師」。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作「倭面土國王師升獻生口」。

校勘記070

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 --- 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「入」下有「語」。王□本、殿本、局本「辭」下有「語」。並是衍文。今據三國志東夷傳八五六頁、御覽卷七八二刪。又「一」北史倭傳三一三五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二五頁作「二」。

校勘記071

立其宗女臺輿爲王 --- 三國志東夷傳八五八頁、通考卷三二四作「壹與」。北史倭傳三一三五頁作「臺與」。御覽卷七八二作「臺舉」。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作「一粵」。

校勘記072

歸崇天極 --- 「崇」原作「宗」。據宋書夷蠻傳二三九五頁、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改。

校勘記073

道遙百濟 --- 「遙」原作「逕」。據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改。按:宋書夷蠻傳二三九五頁原各本均作「遙」、南史夷貊傳下一九七五頁作「逕」、御覽卷七八二作「過」、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作「經」、通考卷三二四作「徑」。通典此節採自宋書、自當作「遙」。

校勘記074

每致稽滯 --- 「滯」原作「遲」。據北宋本及宋書夷蠻傳二三九五頁改。

校勘記075

大較在會稽閩川之東 --- 「閩川」後漢書東夷傳二八二0頁、晉書四夷傳二五三六頁作「東冶」。

校勘記076

冬夏生菜茹 --- 「茹」原訛「茄」。據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、王□本改。按:後漢書東夷傳二八二一頁卽作「茹」。

校勘記077

無牛馬虎豹羊 --- 後漢書東夷傳二八二一頁「羊」下有「鵲」。李賢注云:「鵲或作雞。」

校勘記078

人性嗜酒 --- 「性」下原有「唯」。據北宋本、明刻本刪。

校勘記079

便共殺之 --- 後漢書東夷傳二八二一頁同。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「共」作「欲」。

校勘記080

伊尼翼 --- 北史倭傳三一三六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一六頁同。北宋本「伊」作「仍」。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作「仍」。注云:「一作伊。」

校勘記081

其餘節略與華同 --- 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、王□本無「其餘」。北宋倭傳三一三七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二七頁有。

校勘記082

博 --- 北宋本、明抄本、明刻本、王□本無「博」。北史倭傳三一三七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二七頁有「博」。

校勘記083

名多利思比孤 --- 北宋本「名」下有「自」。王□本及北史倭傳三一三六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二七頁「名」作「字」。

校勘記084

其國號阿輩雞彌 --- 北史倭傳三一三六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二六頁無「其國」二字。

校勘記085

裴清 --- 卽裴世清,通典避太宗諱,省「世」字.

校勘記086

達於海岸 --- 「岸」原作「崖」。據北宋本、明刻本改。北史倭傳三一三七頁、隋書東夷傳一八二七頁均作「岸」。

校勘記087

歌多毗 --- 「歌」原作「哥」。據北宋本改。

校勘記088

令以綵錦爲冠飾 --- 「令」原作「並」。北宋本作「今」、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改。

校勘記089

衣服之制 --- 「制」北宋本、明刻本作「地」。按:作「地」亦通、地謂質地。

校勘記090

朝臣真人者 --- 「朝臣」原脫。據王□本及舊唐書東夷傳五三四〇頁、新唐書東夷傳六二〇八頁補。

校勘記091

其頂有花 --- 新唐書東夷傳六二〇八頁、太平寰宇記卷一七四同。舊唐書東夷傳五三四〇頁、唐會要卷一〇〇、御覽卷七八二「有」作「爲」。北宋本、明刻本、王□本「有」作「百」。

校勘記092

拜爲司膳員外郎 --- 舊唐書東夷傳五三四一頁、新唐書東夷傳六二〇九頁、唐會要卷一〇〇、御覽卷七八二作「授司膳卿」。